2017 年的第一个月已经过了一半,一篇文章都没憋出来,先拿这篇凑数吧

来京一月有半,除元旦和几位在北京的高中同学聚过一次,其余时间均在住处与公司之间兜转,回家的车票买在一周后,周五临时和两位相熟的朋友决定四(chi)处(chi)转(he)转(he)。
到什刹海后,被友人领去了一家巷子深处的烤肉店,味道胜于之前吃过的所有的烤肉,也刷新了之前因为学校周边的纸上烤肉给烤肉贴上的消极标签,加之老板为人亲切,全程都十分舒心。
午饭后沿着完全商业化的巷子无目的地走,顺便给他们俩找厕所,连续找了几处都没找到,其中一处是一小巷,巷内也许是住家或是商铺,可能与公厕的外形太过相似,他俩凭着直觉就走进去,也不顾入口处挂着的内无公厕的标识,我想巷内的人应该经历过游客 DDOS 攻击吧,一堆人不来买东西,在门前晃悠找厕所,哈哈!
本想着去后海看看,后来变了主意改去天坛溜达,我对北京的主要景点的印象还停留在七年前,初三毕业时学校组织的旅游。不同的是来的时候是夏天,这次是冬天。我对天坛的印象除了祈年殿,剩下的就是那些坐在回廊长凳上打牌的一群群老人,上次来的时候正值酷夏,天气热得很,但是天坛中却十分凉爽,那些聚在此处打牌的老人,真是惬意啊,从进门开始我便开始找那排回廊,直到看见那群老人还在那里,热闹非凡,中途还打趣说这是老年人聚众赌博,哈哈!会不会这些人中,七年前的那群人里会不会今天也在场的呢,想想也是十分有趣。

万物生老病死,规律使然,这些建筑也是一样。即便已经到了快凋零的年纪,但为了慕名而来的游客,还是被涂上了新世纪的胭脂,汉白玉石阶要么被换了新,要么被盖上了木板保护。
当时在小摊上买了一个天坛的木板立体拼图,回家后跟我姐一起拼起来,我爸又在表面涂了一层清漆,看着很好看。

天坛

物理教材上出现的回音壁,大家都在墙边喊,不过效果甚微,可能是请求过多,回音壁宕机了吧,哈哈

回音壁

估摸到了五点多,晚饭决定回西二旗找家火锅店再吃顿火锅,地铁到了中途,三个人已经十分疲惫,临时决定下车休息下,休息了十分钟又临时决定直接在附近找家火锅店解决晚饭,太任性了。

饭罢,各自回家。一切都非常愉快,除了一件,早晨出门刚换上干净衣服,吃了烤肉和火锅之后,全身都散发着火锅的芬芳,到了家,洗澡洗头,衣服全都得洗,这样的场景已经出现了两次,深受其扰,尤其在这样的冬天。


我是严肃的分割线

16 年的事情都比较细碎,很多方向之前就了解过,大多浅尝辄止,这一年多数时间的工作都是修修补补。关于毕业之后去向的问题也迷茫过,像无头苍蝇乱飞乱撞。机缘巧合,来了北京实习,这段时间见了山,见了人,收获有的。

这是 17 年的第一篇,之前很多时候想写,认为内容太过简单或是对于那些知识的认知还不够细致,只好作罢,摄入和产出是成正比的,希望 17 年多多学习,多多产出,更多地考虑原理性问题,而不是一直停留在应用层面。学习一些酷酷的东西,对,就是拿来吹牛的,哈哈。

今年开始,不确定性越来越多,介于好奇与恐惧之间的感觉真是奇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