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络信息多且繁杂,利用工具提高阅读效率,你如何过滤信息 ?你如何使用 Pocket 和 Evernote ?

序言:现状

「给生活一个规范」一文里,我提到要给一个高频事件添加一个相对最优的方案,比如使用工具。
我日常会使用 Pocket 和各种笔记应用(Evernote、oneNote、有道云笔记等)保存看到的文章,只不过没有明确两种工具的使用场景,使用的方式混乱,没有形成规范,导致文章保存后打开率非常低,也没能形成有效的价值积累。今天来给一个目前认为最佳的解决方案。

工具场景

Pocket 和笔记类产品的应用场景完全不同,Pocket 的功能主打 Mark 功能,即标记,标记方便稍后阅读(read it later),标记的是文章的链接,如果文章链接失效了,这个标记也就无意义了。

以 Evernote 为代表的笔记应用主打笔记和剪藏的功能,即将文章内容复制到我的笔记账户中,这个副本记录的是内容,不再受原链接内容影响,完全独立,我们可以在原内容之上进行笔记、二次创作等。

流程规范

此规范来源于万维刚先生的「万万没想到: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」中的“高效冲浪的办法”一节。

只点不看

在浏览信息过程中,一篇文章或者是一个页面中会附有很多链接,推荐的方法是将遇到的新链接在新 Tab 中打开(PC 端按住 Ctrl/ Cmmand 点选链接),保证本页的阅读不被打断。只点链接不看。

略读

接下来速读每条信息,迅速过滤低质量信息,面对质量尚可的文章,使用 Chrome 的 Pocket 插件将链接添加到 Pocket 列表中。

精读

以两天或三天为一个周期,对 Pocket 中的精选文章精读,一旦发现文章质量好到了永久保存的程度,使用笔记应用的剪藏插件剪藏内容到笔记本中,方便后期处理。

价值积累

对剪藏的内容进行整理,归类,方便后期进行检索,同时可以在此文之上进行二次总结,进行笔记。

使用宽框架过滤信息,可以保证信息的相对高质量。

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·卡尼曼在《思考,快与慢》一书中介绍了两个著名的心理学概念:“窄框架”(narrow framing)和“宽框架”(broad framing)。所谓窄框架,就是遇到一个东西做一次决策,一事一议;而宽框架则是把所有东西都摆在桌面上集中选择。

好的信息来源是好文章的保证,每一个好作家肯定都会有一个收集信息的体系,我一直想试图建立这样的体系,希望本文对你有益。

参考

  • 万维钢(同人于野). 万万没想到: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 (Kindle 位置 2312-2314). 电子工业出版社. Kindle 版本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