给生活一个规范
生活中的高频问题都应有一个相对最优解,如果没有,你应该有一个。
生活中有很多易用并能极大提高效率的工具,借助这些工具,可以让过程事半功倍,我喜欢搜寻可以解决生活痛点的工具,搜寻到的工具,有些成了生活工作必不可缺的一部分,有些,则只是好工具,我并没有高频使用,主要原因是因为在生活与工作时,没能形成一个体系,没有一个成型的规则。
做事没有规则的结果,就是在多次处理同一问题时,可能会选择多种解决方式,每次选了新的解决方式都可能会出现新的问题,无形中增加了处理成本,再者,每次解决问题后,都会获得已知的相对最优解,再次遇到相同问题时,抛弃最优解的处理方式无疑是对之前投入成本的浪费,长此以往,就陷入了高投入低产出的低效局面。
我一直想解决这个问题,试图给遇到的高频问题一个普世方案,在处理问题时高效果断,例如最基本 GTD(get things done),市面上存在的优秀的 GTD 工具已经非常多了,我试过很多款,都是拥有庞大用户基数的工具,体验很棒,然而具体也只是试用而已,我一直没能生成一个 GTD 规范,待处理事项仍旧依靠大脑缓存,处于这样的状态,一是我待处理的事物数量不大,大脑可以应付,这种状态的改变不是必须,二是我没有提高效率的意识。这样的状态虽然很少出错,但是有弊端,我需要通过高频率的回忆来加深记忆,这样回忆的过程可能发生在任何时候,在我工作之余放松的时候,在我专注思考问题的时候,这个提醒会突然蹦出来打断我,这种隐形成本的消耗是巨大的。另一个例子是关于写博客,我用 sublime 或者 vim(比如这篇)编写 markdown,通过 hexo 将生成的文件推到服务器,偶尔一篇文章会在多个平台发布,我需要在每个站点贴一遍,中间消耗的成本可以看得见。还有一个例子,我这个人不善交际,情商很低,在大街上遇到同一个人(认识但不熟),我可能一次会选择热情打招呼,另一次,选择装作没看见,是不是很奇葩?我自己也觉得奇葩,这样的结果就是我与那些人形同陌路。在遇到一些二选一的情况时,我没有一个完整的规则体系,最后的结果往往带来很多苦恼。以上三个问题只是一部分,但已经说明了很多问题。
我今天在用 google calendar 制定日程,未来的一段时间里,它应该会被高频使用,iOS 原生的提醒也开始用,需要查看待处理事项时,大脑告诉我打开工具去看,不需要高频率的让大脑高频 check 事项。生活中还有很多低效的地方,我意识到的以及没能意识到的,都待被改进。
两年前开始折腾 shadowsocks,之后开始用 Chrome 和 Google 账户,从那之后就很少使用国内的搜索引擎,我的设备上再也没出现国内的浏览器,这就是我的规则,这些工具和模式已经成为默认选项,一个稳态,即便环境变化,经过调整后,又进入另一个稳态,这就是我想达到的效果。
作者: leeon
来源: https://leeon.im
链接: https://leeon.im/normalize-life-with-tools/
本文采用知识共享署名-非商业性使用 4.0 国际许可协议进行许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