是什么导致的贫困?

作者在书的最后一节总结了下面几点:

  1. 缺少信息来源,相信错误的事情
  2. 穷人肩负着生活中的多种责任,相比于富有的人,面对同样的选择,穷人被限制的条件更多
  3. 市场里面向贫困群体提供的服务越来越少
  4. 政治、政策问题导致的贫困
  5. 对于人们能做什么或不能做什么,最终常变成自我实现的预言

除了这些,书本的第一部分还提及了一些特征,他们有很强的忍耐力却又没有忍耐力,他们可以不断降低自己对生活的要求不对生活进行反抗,另一方面却难以做到延迟满足,选择食物时,美味优先级高于饱腹需求,而电视机的优先级又高于食物,甚至会选择购买奢侈品,我们可能认为穷人世界缺失机会,但事实是穷人会更加怀疑哪些想想的机遇,认为任何值得做出的改变都要花很长时间,所以不如关注当前,把日子过得愉快。

排除外部因素的影响,在我看来真正导致贫穷的原因是最后一条,对于人们能做什么或不能做什么,最终变成自我实现的预言,贫困群体丧失了想象力,他们给自己的生活设了上限,就像被放在瓶子里关了半天的青蛙,即使打开了瓶盖,即使有力气最多也只是跳到瓶口的高度。我上小学时,家里条件很差,中学之后才逐渐改善,学生时代,我的父母对我的期望是能上一所二本就该烧香祭祖(他们也不知道我的真实成绩),即便上了大学,他们对我的期望也只是毕业之后能找一份月薪 6 千的工作。等正式拿到 offer 后,跟他们说了我的工资,我爸有一段时间怀疑我被骗进了传销组织……我曾经幻想过很多东西,并把其中一些成功带进了现实中。

这就够了吗?

这就是穷人和他们所做生意的矛盾之处:他们精力充沛,拥有丰富的资源,而且努力地做着白手起家的生意。但他们的大部分精力都花在了很小的生意上,而且他们同周围很多其他人都在做着相同的生意。结果,他们失去了过上一种富裕生活的机会。孟买那些富有创意的拾沙女们,发现了利用现成资源赚钱的机会:一些自由的时间和海滩上的沙子。但商业精英没有指出的是,尽管她们有这样的聪明才智,但这种生意几乎赚不了几个钱。

我对这一段印象深刻,下面是对应的两张图曲线图, 横轴是投入,纵轴是产出,贫困群体的创业曲线是 OP,初期的边际收益较高,继续投资的边际收益可能逐渐降低直到无法覆盖投资的成本,而 OZ 是比较理想化的增长曲线。

是不是意味着贫困人群的增长走到了死胡同,接着看第二张图,在 OP 的边际收益逐渐降低是,通过革新方案,启动新的增长曲线,短时间内收益会较低,但会保持较高的边际收益持续增长,直到 QR 和 OP 相交。最终我们会得到一条加粗标记的增长曲线,达到获取图一中 OZ 增长的效果。

如果当下的阶段是不是正处与 OP 线的后期,边际收益趋近 0 ?通过怎样的方式可以再次获得高速的成长?​